元宵節、清明節、中秋節、除夕、春節等都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,不同的傳統節日根據地域、文化的不同,也有各種文化風俗以及吃食,例如元宵節吃元宵、湯圓,端午節的粽子有甜咸之分等,今天就跟小編一起畫中國傳統節日手抄報,感受不同的傳統節日風俗吧。
中國傳統節日手抄報怎么畫

1、首先在畫面右邊畫一個碗,晚上畫上水波紋,碗里面裝著湯圓,再給湯圓畫上表情,里面還有一只勺子,旁邊畫上祥云、燈籠等。
2、在碗下面畫一塊布,左邊從上往下寫“中國傳統節日”的文字,旁邊繼續畫云朵、孔明燈裝飾。
3、中間畫一個大大的文字框,然后在里面畫上燈籠,下面是一個寫著“福”字的包裹,再在左下角畫上點燃的燈泡、金元寶等。
4、來上色吧!布涂橙色,碗用紅色涂,水波紋涂紅色和黃色,云朵涂藍色,湯圓用奶白色涂。
5、文字涂黃色,孔明燈涂紅色和黃色,燈籠也涂紅色,袋子用金色涂。
6、鞭炮涂紅色,元寶涂金色,背景全部涂藍色, 文字框內部涂藍,最后畫上格子線,中國傳統節日手抄報就完成了。
中國傳統節日手抄報文字
將中國傳統節日手抄報畫好后,我們還需要在文字格里面寫上相關文字,可以寫什么是中國傳統節日,中國傳統節日介紹以及和傳統節日有關的詩句等。
一、什么是中國傳統節日
中國傳統節日,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形式多樣、內容豐富,它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。我國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、元宵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、七夕節等等,它們涵蓋了原始信仰、祭祀文化、天文歷法、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,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。
二、傳統節日介紹
1、春節
春節,即農歷新年,是一年之歲首、傳統意義上的年節。俗稱新春、新年、新歲、歲旦、年禧、大年等,口頭上又稱度歲、慶歲、過年、過大年。春節歷史悠久,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。
2、元宵節
元宵節,又稱燈節、小正月、元夕、上元節,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,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。正月是農歷的元月,古人稱“夜”為“宵”,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,所以稱正月十五為“元宵節”。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,根源于民間開燈祈福古俗。
3、清明節
清明節,又稱踏青節、行清節、三月節、祭祖節等,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。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,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,既是自然節氣點,也是傳統節日。
4、端午節
端午節,又稱端陽節、重午節、午日節,它是先民創立用于拜祭龍祖、祈福辟邪的節日,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。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、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,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。
5、七夕節
七夕節,又稱七巧節、女兒節、雙七等,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,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,因拜祭活動在七月七日晩上舉行,故名“七夕”。拜七姐,祈福許愿、乞求巧藝、坐看牽??椗?、祈禱姻緣、儲七夕水等,是七夕的傳統習俗。
三、中國傳統節日詩句
1、有關重陽節的: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》唐·王維
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。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2、有關七夕節的:《七夕》唐·羅隱
絡角星河菡萏天,一家歡笑設紅筵。應傾謝女珠璣篋,盡寫檀郎錦繡篇。
香帳簇成排窈窕,金針穿罷拜嬋娟。銅壺漏報天將曉,惆悵佳期又一年。
3、有關清明節的:《清明》唐·杜牧
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。借問酒家何處有,牧童遙指杏花村。
4、有關春節的:《元日》宋·王安石
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。千門萬戶曈曈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。
5、有關除夕的.:《除夜》宋·文天祥
乾坤空落落,歲月去堂堂;末路驚風雨,窮邊飽雪霜。
命隨年欲盡,身與世俱忘;無復屠蘇夢,挑燈夜未央。
6、有關元宵節的:《元夕》宋·歐陽修
去年元夜時,花市燈如晝。月到柳梢頭,人約黃昏后。
今年元夜時,月與燈依舊。不見去年人,淚濕春衫袖。
7、有關端午節的:《五月五日》宋·梅堯臣
屈氏已沉死,楚人哀不容。何嘗奈讒謗,徒欲卻蛟龍。
未泯生前恨,而追沒后蹤。沅湘碧潭水,應自照千峰。
8、有關中秋節的:《望月懷遠》唐·張九齡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。情人怨遙夜,竟夕起相思。
滅燭憐光滿,披衣覺露滋。不堪盈手贈,還寢夢佳期。